大連中招政策解讀:用中考政策導向來抑制擇校
來源:大連晚報 2012-05-23 10:01:28
【導語】2012大連中招政策不僅牽動大連中考生家長的心,也讓小升初家長們捏了一把汗。到底現(xiàn)在擇校還是對口或是上私立,都與三年后的大連中招政策息息相關。5月23日大連晚報刊登了:《市教育局副局長鞠振偉解讀今年中招新政:學區(qū)內就讀指標到校生更實惠》,大家可以了解一下,大連市教育局是如何解讀2012年中招政策的。
“孩子今年就要升初中了,家門口的初中沒什么名氣,但想去的熱點初中離家又有點遠。最頭痛的是擇校后,將來就享受不到指標到校的資格了。”這是我市某小學一位六年級學生家長近些日子的困惑。記者了解到,每年秋季入學前,都有不少學生家長為了讓孩子上所謂的好學校,不惜托關系、花錢擇校。然而,今年的中考政策中,對指標到校和擇校都做了新的規(guī)定,總體來看,新政策對指標生來說更實惠了,而對擇校生而言是不利的,這無疑對今年的擇校生及其家長提出了新的考驗,同時也給未來想要為孩子擇校的家長們潑了一盆涼水。
如何透過擇?唇逃,昨日記者獨家采訪了大連市教育局副局長鞠振偉。
中招新政解讀一:盡可能降低擇校概率
“促進教育均衡,抑制擇校,政府是第一責任人。”對于擇校的問題,日前教育部曾如此鄭重地聲明政府的責任。之所以如此重視擇校問題,是因為它關乎民生、關乎教育公平、關乎千千萬萬的中小學生及家長們的切身利益。
“擇校問題在全國都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,要想抑制擇校、達到教育公平,政府必須最大限度地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。”鞠振偉指出,部分地區(qū)的政府部門缺少相對有效的調控措施和能力,不能很好地把相對優(yōu)質的教育資源向相對薄弱的地區(qū)和學校傾斜,這是阻礙教育均衡化的根本。鞠振偉表示,目前擇,F(xiàn)象不可能一下子就杜絕,只能把擇校的概率盡可能降到最低。
中招新政解讀二:用中考的政策導向來抑制擇校
“如何有效地抑制擇校?我們大連的做法是用中考的政策導向來引導家長,最終達到抑制擇校的目的。”鞠振偉指出,中考政策導向,對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化起著重要作用。正因如此,我市今年出臺一系列中招新政,目的就是要讓家長們看清形勢——學區(qū)內就近入學的指標到校生,將享受越來越多的實惠,而擇校生則會吃虧。
今年,我市中招政策規(guī)定,市內各區(qū)指標到校比例由70%提高到75%,指標到校最大分差由30分提高到35分,擇校生比例降到16.67%,較去年幾乎降低了一半。
中招新政解讀三:幫家長算算賬,擇校不合適
如何看待上述數(shù)據(jù)的變化呢?我們來幫家長算算賬。據(jù)了解,去年,我市指標到校最大分差是30分,最終指標統(tǒng)調(即二次指標分配)的比例為19.8%,如果按照今年最大分差是35分的新數(shù)據(jù)模擬測算,指標統(tǒng)調比例為9%,這意味著相對薄弱的學校能夠吃到更多指標。例如,我市某薄弱學校去年第一次分配到10個示范性高中的指標,但因其總體成績相對較低,只能用5個指標,剩下5個指標被收回,進行全市統(tǒng)一的二次分配。在二次分配中,這些指標會被總體成績相對較高的初中用掉;而按照今年的新政策,指標到校分差擴大到35分,該薄弱學校可能一次消化大于5個的指標。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均衡。
鞠振偉介紹說,今年的中招擇校生比例由去年30%降到16.67%,降下來的這13.33%,全部轉到指標到校里了。
以某重點高中招生100人為例,其中擇校生16.67%,約占17人,剩下的83人,其中指標到校人數(shù)=83×75%=62人,如果按照去年30%擇校生、70%指標到校比例來計算,擇校生30人,指標到校人數(shù)=70×70%=49人。在今年的新政策下,每百人的招生規(guī)模,享受指標到校的學生就多了13人。
根據(jù)今年的指標到校比例、擇校生比例,以去年我市高中實際錄取分數(shù)線為樣本,記者給考生和家長模擬算一筆賬。
以我市某省級示范性高中2011年錄取分數(shù)線為例,統(tǒng)招線622.5分、指標到校線590.5分、擇校線608分,擇校線比指標到校線高17.5分。如果按照新政策模擬,得到的結果是:統(tǒng)招線622.5分、指標到校線585.5分、擇校線611分,擇校線比指標到校線高25.5分。很明顯指標到校生占便宜,而擇校生要吃虧。鞠振偉特別提醒擇校生及家長,今年的擇校分數(shù)線與統(tǒng)招線的分差較去年要小,這一點在填報擇校志愿時一定要考慮進去。
相關閱讀: